1、软件升级
在这一点的讨论中我们有几个相对重要的例子,说明手机在发布后不久就会进行必要的软件更新来完善使用体验。以去年iPhone 8的屏幕修复更新为例,如果没有上述更新,那些通过第三方维修店修复显示屏(参考2条)的用户就无法通过正常的触控操作来控制iPhone。
另一个例子就是在雷蛇手机2几乎发布后不久,这款产品就被发现不能兼容Verizon的SIM卡。虽然修复升级更新来得相对比较快,但如果用户在一两个月后再购买雷蛇手机2,而不是在刚发布时购买,就根本不会遇到这个问题。
别做小白鼠
毫无疑问,不让一些忠实用户在某款期待已久的产品终于上市之后第一时间购买,的确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但事实上,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件事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它很有可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让人难以不太容易相信的是,新款智能手机每次都会提供给终端用户完美体验,这不现实。
对于一款智能手机的判断,你应该在发布几周或几个月后购买,而不是在发布第一时间购买,相信大家现在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2、维修成本
与上面提到的几个观点非常相似的一点是,对于一款在发布后几周就不小心被损坏的智能手机来说,修复起来并不容易。最近一个关于谷歌Pixel 3的故事就提醒了我们这种不幸情况潜在发生的可能性。谷歌不仅在新手机发布没多久之后就无法修复破损的Pixel 3,而且很多第三方配件厂商也有足足一个月的真空期,并没有推出对应可以修复破损手机外壳和屏幕的零部件。
3、缺少配件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已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各种配件厂商会抓紧时间推出专门针对某款手机设计的配件,包括主流的智能手机都是如此。但对于那些第一时间购买新机型的用户来说,要承担一定的后果。在发布当天就购买,意味着这款手机可能要等几个星期才能买到对应的保护壳或贴膜。
虽然像一加6T这样的智能手机一上市就自带了保护套,包括OPPO、华为、小米等公司推出的手机产品都配有基本款的保护壳,这很不错。但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所有的手机都是坚不可摧不需要保护套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4、价格下调
我们可以当初最具单表性的Essential Phone PH-1为例子。PH-1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想法,并且仍然是一款相当好的设备。它是由安卓之父开发设计的手机,但是一开始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昂贵。但就在上市两个月后,这款Essential Phone的全面屏智能手机就首次开始大幅降价。
这款Essential Phone PH-1在2017年8月17日上市,当时价格大约700美元(约合人民币4860元)。而到了2018年1月,这款手机的基本版本售价已降至接近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470元)。有时候,消费者只需要等待几个星期,就能给自己节省一大笔钱。
5、有不同的颜色和更好的版本
一款新手机刚刚发布的时候,包括颜色、版本、有时甚至机身材质都是非常有限的。无论是华为、三星还是一加等公司,通常会在一款智能手机首次发布数周后就发布更多好看的特别版,这种现象我们并不陌生。最有趣的例子就是非常漂亮的勃艮第红色版本三星Galaxy S9。
还记得吗?三星Galaxy Note9刚刚推出时只有两种颜色:淡紫色和海蓝色。虽然它们很漂亮,但如果有机会,一定会有很多用户会更喜欢传统的颜色。在推出这两种颜色后不久,三星发布了白色、黑色和银色版的Galaxy Note9。同样的手机,现在有了更多不同的颜色。
一加5T标准版在上市不久之后,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可爱的砂岩白色,同样该公司还在同年晚些时候发布了《星球大战》主题的特别版本。